本着对茶的热爱和执念,我们翻越蜿蜒起伏的茶山,拜访经验丰富的制茶匠人。
#哲品茶山行#,通过实地深入了解茶树的自然生长环境、背后的制茶工艺以及当地的人文故事,还原出茶最真实的样子。希望你在这趟旅程中,与哲品一同找寻茶之“韵”。
高山原野间,茶是人们生活与大自然的连接点。
从广州出发,到达福建安溪的时候,夜色渐深。透过车窗望去,山上灯火阑珊,如同漫天星空闪烁。
茶乡的村落四周包围着连绵起伏的茶山,环山而建的房子像极了《天空之城》中的场景,也为这一趟哲品的茶山之行增添了几分神秘。
跟随“万家灯火”一路而上,我们来到了尧阳王氏的家中,拜访铁观音制茶技术非遗传人王曼尧先生。
屋外,雨声淅淅沥沥;屋内,幽幽茶香,韵味袅袅。
随着陈年铁观音在水中缓缓舒展开来,化作金黄透亮的茶汤。入口,山间风露的绵柔香甜,坠入舌尖;品后喉韵绵延,回味如琴声缭绕,波涛阵阵拨动心田,犹置身空山,清泉潺潺,尘嚣顿息。
在与王曼尧老先生品茗对话的过程中,此次的哲品茶山行也渐入佳境。
铁观音,起源于安溪县西坪镇,由乾隆赐名而来,因其“形似观音重如铁”。
很多人对铁观音的认知,却主要是以砂绿色的清香型铁观音为主。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台湾传入并风靡全国的新型工艺,采取轻发酵、机器把控的现代方法制成。
传统工艺制成的浓香型铁观音,需要经历三次以上的炭火烘焙,干茶呈黑褐色,汤色金黄浓郁,饮后唇齿生香,却因为费工、费时等因素,逐渐被人们所淡忘。
然而,对于安溪西坪尧阳的王家子孙而言,“传统工艺”对于他们的意义不仅是一份以茶为生的技能,更是几百年来家族传承有序不可缺失的一部分。
从晒青、摇青、炒青、揉捻、包揉到原料分级、炭火烘焙等过程。这其中,凝结着祖辈人的智慧,蕴含着传统人文的哲思。
中国自古讲究“天时地利人和”,到了制茶师这里,都成了最接地气的经验。
“香有余而韵不足,非音也”。铁观音,从制作到品鉴也皆以寻求“观音韵”为上。
观音韵之所成,绝非是机器化和现代化所能批量复制。这是一种由土地的自由和淳朴的氛围所培育出来的气度,是天地广阔、风霜雨露所注入的灵魂,是安溪西坪南岩之“天、地、人”的精髓造化所生。
次日,日暖露散,我们去往海拔1000米之上的梅记茶园。
随着地势不断升高,云雾缭绕,群山环抱,有“人在山中即是仙”的意境。
安溪之山郁嵯峨,独特的岩土结构,加上终年气候温润,为茶叶的风味沉淀了丰厚的内含物质,打下了最稳固的基础,至此成为闻名世界的铁观音发源地。
位于南岩山脉的菡萏山上的茶园,日照充足,薄云缀绕,茶树依靠云雾雨露滋养。遵循古法的种植管理方式,让茶树自然生长,为呈现更好的品质而充分积蓄能量。
温润醇厚,韵味悠长的安溪铁观音,也因此,成为了很多茶人心中有灵魂的茶。
天时和地利,成就了铁观音蕴藏的百种香气和独特滋味;而一脉相承的传统铁观音制茶工艺,在最大程度的还原了茶叶的天然特性,赋予了茶更多的韵味和内涵。
通过深入的茶山之行,哲品希望将正统好茶带到更多人面前,让更多人能在一杯茶中,品其所在的山川自然气息,探寻其背后的工艺,寻求茶的“韵”,感受一种人与茶之间无声的精神共鸣。
“美好的一天,从泡制一杯好茶开始。”
一杯好茶,如静水深流,初看平静,细品却气韵涌动,回味不止。好茶所流露出来有层次感、耐人寻味的状态,终将引发我们对于美的无限想象。
哲品甄选百年传承好茶,即将上新,敬请期待!
关于安溪铁观音的故事,还有许多值得记录。
比如关于“春水秋香”;关于摇青工艺,茶所经历的“三死三回阳”的神奇故事等等。如果你喜欢铁观音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与我们探讨。
下一期#哲品茶山行#,我们将出发前往岩茶产地——武夷山,探访正岩茶。